
教学听课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听课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听课心得1因为同是教二年级,又是第一次使用新教材,所以我这次是满怀希望来听lilian的课。孩子们整齐的端坐在我们前面,没有紧张和胆怯。看的出他们经过了多次的洗礼,对开课这样的场景已经熟悉了。由于电脑的问题,课没有如期进行。于是孩子们在小leader的带领下唱起了歌曲,背起了儿歌。那种感觉让人很是舒服。多好的班级啊。没有老师的训练,恐怕是不可能的。
本界责任杯要求寻找别人课堂的亮点。并且要有针对性的根据自己课堂缺的进行评价。在观看完了整节课后,我深有感触的是老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语音教学,一个b,p如何撑满一节课,这是我课前所疑惑的。当我看完课后,我才明白,即使是简单的字母语音教学,只要老师设计得当,孩子在35分钟里也能有很多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总结字母发音时并没有象通常的,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请学生自己按照老师要求给单词。孩子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知道的单词都贡献了出来。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有个孩子说错了,老师也没有立刻请他坐下,而是请他再思考一下,并给出相应提示,引导孩子改正了错误。这里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学,自己学,并且学会纠正错误,正确学习。
在孩子们按要求给出了单词后,老师没有给出结论,而是请孩子们自己进行总结。字母在开头,中间以及单词结尾发音规律。由于单词都是孩子们自己给出的,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规律。这样的结果,我相信他们一定记忆深刻。因为这不是老师灌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主动学习,思考得来的。
同样在学会了一个字母发音规律后,老师请孩子们再进行字母p的发音规律总结。孩子们有了刚才的经验,大胆进行猜测,并最终得到证实。这样的探求知识的方式充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联想自己的课堂,在最初的教学中,由于一直处于低年级教学。我似乎更喜欢通过我的嘴巴说出答案,而要求学生只要记住我说的话就可以了。也许在这样一种硬性规定下,大部分听话的孩子记住了我的话,但是时间长了,很快就会遗忘。而且养成他们衣来伸手的懒惰。再遇到问题,他们也不会自己主动寻求解决方法,而是被动的等待。
是我以前太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要以为7,8岁的孩子没有创造力。只要老师指导得当,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被激发出。在本节课的最后,孩子们根据老师要求找到了很多rhyming words后,老师大胆放手,要求孩子进行rhyming words的创作,创造出新的诗歌。诚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很快上手。老师要求孩子互相合作,在小组里进行创作。
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正是在教师这种思想的指引下,课的最后,我看到了孩子自主创造能力这朵小花结出的果实。一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他们的小诗,虽然意思不是很完美,但绝对符合压韵的要求。我知道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并且已经有意识的在运用压韵。我仿佛看到多年之后的小诗人。你能说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将来他们不是小诗人吗?
教学听课心得2听完了心理健康课——《合作与友谊》,我心里还算踏实,比较快乐,因为我在往好处想:这节课,虽然有缺点,但还是有许多优点的,比如:通过实践,对心理健康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肯定;在课堂上,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我最为欣喜的一点。
在评课过程中,我又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有关心理健康课的知识。首先我们明确了心理健康课应该解决的问题:
一、班级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
二、交给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我明白了,心理健康课所设计的内容,应该是来源于学生,回归与学生,不是老师想当然。评价一节心理健康课,也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如: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以活动为主,尊重学生、体现主体性原则,教师的亲和力要强等等。这节课的优点:分享合作的快乐,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总体的设计比较到位,各个环节都有,还有课件制作非常精美。当然,还有许多不足: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不够,有些环节不需在小组交流的,交流并浪费了时间,让孩子们谈烦恼掉进陷进里该怎么办还不够深入,没有将具体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引导到位等等。
“我们老师,现在最缺少的还是方法。”在心理健康课上,我的经验少,方法自然就少,有些问题,还是不能及时打破砂锅问到底,并给予方法的指导。反思这节课的得与失,值得欣慰的是,在课堂上,老师极力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言,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这样的课,可能由于老师和蔼可亲,孩子们并没有做得端端正正,但我觉得孩子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敞开心扉的,有老师说:如果让孩子们在一间大教室里,分组席地而坐,让场面多温馨呀!心理健康课,让孩子们放松心情,说出心声,这是我应该一直努力的方向。
教学听课心得31、创设契机,提高识字兴趣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合理的识字形式。一般生字较多、课文较长时,可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识字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字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操作时,可让学生从“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找出自己想学、会学的生字,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集中识字,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也可有意识地找出所教生字具有的共同点加以归类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字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
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以顺利完成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常用方法有:
(1)利用基本字记忆字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 ……此处隐藏12290个字……备,两位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
二、对照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要求
新课标在高年级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两位老师为学生们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让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两位老师选取的事例都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事例。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贴近学生的生活,我想你。我们让孩子们去写作,就是要留心生活中的普通人,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只两位老师都做到了,这点也让我想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联系自己所看到的事例去写,我手写我身边的人,写我身边的事。
三、 课中让学生先说再写
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都是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表达,在班里表达。大胆的去说心中所想,眼中所看。让孩子在说后,用笔记录下所说的内容,用书面语言来表达口头语言,最终所说的事例和人物的品质跃然纸上。听了这两节课,感觉到这两位老师的出发点点都是充分让学生先口头表达出仔细观察到的情景,再是我手写我心,只让学生直接去写降低了难度,也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了我很好的指引。
四、在写作后的多元评价
在这两节课的结尾处,学生在写完习作片段后,两位老师都展示了学生的习作成果,进行当堂点评,。第一节何老师的《我的心儿怦怦跳》采用了圈画、勾出错别字、修改病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点评,。采用是否有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进行加星评价,对学生进行描写方法的点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鼓励,刺激学生仔细观察,细致刻画人物。描写中恰当的通过描写手法,表现人物的怦怦跳的心理。第二节高老师的点评中比较多元化,在习作后游老师的。示范店评。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推荐好文章的分享评价,说出你分享这篇文章的理由。让学生在点评中逐层逐步提高。在点评过程中提高学生赏析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这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不仅是习作的点评,更是语言表达方面的锻炼。这样的多元评价是我在以后习作教学中应该要学习的。
听了这两节课学到了很多的优点,同时我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1、语言训练点再突出一点。
这两节课从描写方法来看他,都是通过描写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环境等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心情和品质的习作。这两篇习作有相同之处,同时也有不同,。在习作教学中,我想一节课里让学生训练的语言训练点太多,并不能面面俱到。对孩子们来讲实在是难度很大。我想在一节课之中可以降低难度,通过某一个训练点的设计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一课一得”。如第一节习作课。主要描写表现怦怦跳的心理,那么这节课就可以。把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这一语言训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指导学生把心理描写写的细致入微,如“不知所措”,“魂飞魄散,“心里像揣了只兔子”,“心都提到嗓子眼儿”,用上这些描写心理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到恰到好处,不重复而又不嫌啰嗦,以后学生在写类似的习作时就掌握了这一描写手法。第二节课可突出某一个描写方法,如: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让孩子们仔细的观察,在观察中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用上恰当的词语和句子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等。。我想在一节课当中,抓住某一点学生通过整节课的训练,定会在某一语言训练方面有所提高,让孩子们“一课一得”。
2、课前准备的资料可再精炼一点。
如第一节何老师的故事导入,老师可采用提前录制录音的方式,伴随紧张的故事情节,把故事精炼的借助音频方式播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听故事的注意力,又节省了大量的故事时间,同时营造了“心儿怦怦跳”的课前紧张氛围。高老师的课前视频拍摄工作,可拉近镜头把视频中的人物动作或神态方面等再放大拍摄,刻画的再细致一点,摄像镜头对人物进行特写,突出本节课要训练的语言训练点,这样才能达到课前预知的效果。
3、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在点评中再提高一点。
我想在习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以及评价的能力在点评过程中,要适时地通过评价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习作片段后,对学生的习作点评。可以通过学生朗读。仔细听,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在点评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口头语言来鉴赏你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在平谷学生德兴的同时,可让学生通过。得到几颗星来。表示遗憾,如“如果能把字写好,那么老师就会给你再多一颗星了,希望下一次在书写方面再认真一些。”,“如果能把清洁工的动作写的再细致一些,相信你得的星会更多,语言也会更加的丰富,文章也会更加的生动,人物品质也会更加的鲜明。”我想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定会在听、说、读、写、评方面,通过有“期待式”的评价,学生也会在某一方面提高更多。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在听课后感悟并收获着,对我以前的习作教学也反思一番。以后的习作教学课前要多思考和预设,课中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变通,课后更要反思。习作教学道路是一条漫长崎岖的道路,思考并不畏惧,反思不断潜行。
教学听课心得15本学期,上级领导终于给我校配备了“班班通”设备。为了让学校的老师感受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优越性,学校委派了部分中青年教师到小溪市乡中学听了三堂课(语、数、外各一节)。这次的听课,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班班通”的开通和使用,激活了课堂。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演示、热烈的课堂气氛让我心动。像曾老师上得那堂七年级英语课,虽然我不是英语老师,但我还是被她上课的激情所感染,被她精美的课件所吸引,被学生高涨的学x热情所震撼。尤其是恰当的课件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形象又生动,让课堂上的一切都“活”了,老师”活了”,学生“活”了,知识也“活”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道道彩色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并能让学生的学x兴趣维持下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愉快的气氛中发挥自己学x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x活动中来,而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没法达到这个效果。
其次,让我觉得使用了“班班通”后,教师的教学方便了,再也不用提小黑板了。平时,为了节约在课堂上抄练x题的时间,总得在课前把部分练x抄在一个小黑板上,从这个教室提到那个教室。再说,一块小黑板也写不了几道题,一节课下来,黑板要擦好几次,粉笔灰要吃无数。不讲究的老师一节课下来,成了一个“粉刷匠”了。使用“班班通”就不一样了,无论是例题还是相关资料,甚至动画,一根手指头就能搞定。而且都呈现在大屏幕上,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看到,且能看得清晰。
另外,我的感悟是要下功夫学x课件的制作。“班班通”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我们的大部分老师对“班班通”和课件制作几乎是一窍不通。尤其是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应该成为学x和使用“班班通”设备的先行者,必须掌握这门技术。
最后,呼吁学校尽快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有效地培训,争取使每一个老师会正确使用“班班通”,让“班班通”在我们的平时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