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舞蹈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舞蹈教案 篇1一、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了解故事内容。学着做一个勇敢和懂得爱的孩子。
2、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喜欢阅读、自主阅读。 让学生学会与人分享阅读感受。
二、 教学重点:
激发阅读欲望。掌握阅读方法。
三、 教学难点:
学会评价书中精彩片段。
四、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谈话:最近老师读过一本书,急切想跟大家分享,分享前请大家听一首曲子,播放歌曲《数星星》,听完大家有什么感受?(指名说说)在歌曲中,同学们找回了童年,也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烂漫。而今天老师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名就叫做《数星星》,但它的内容远远不是在夜空里数星星那么简单,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看了这本书就知道了。
2、质疑:
(1)、当你看到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你会怎么做呢?
(2)、当你看到家人正在完成一项危险的任务,你会尽力相
助吗?
大家看完这本书,一定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交流读书方法:
1、同学们,转入四小的你们,是多么幸福,我们学校有图书馆了,班上也有图书角了,相信大家也读了不少书了。谁来说说你读过的哪些书?一般是怎么读的呢?(指名回答)
2、看看名人是怎么读书的?(齐读,交流体会)
名人读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老师们有什么阅读方法呢?老师总结了一下,有这些:
(1)不断品味,随时记录。
(2) 一卷在手,有始有终。
(3) 边读边想,展开翅膀。
(4)专注品读,心静如兰。
(5) 带着疑问,边读边思。
3、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三)、欣赏封面和底面,了解本书的价值。
1、我们看一本书要从封面读起。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在封面上发现很多信息。仔细观察封面,你有什么发现?(一个黄色头发的小女孩,眼睛透亮,她似乎要告诉我们什么。)在这个女孩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你是否对此感到好奇?
2、底面的内容也很重要,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1)本书荣获多项大奖。(告诉我们这本书确实有读的价值,一定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2)、还有两段评论(出示),指名读两段话,并谈谈你读懂了什么?(故事的主题、背景和主要内容)
(四)、欣赏序中的《勇气的力量》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的部分段落,有关本书的精彩情节部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读目录,猜情节
浏览这些目录,一共有十八篇,你对哪些标题感兴趣,猜猜这个小节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发挥想象猜故事)
(六)、走进故事,感受精彩片段。
1、安妮向窗口望去。窗口映现着天空的边缘,有树枝在风中轻轻摇曳。四周的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熟悉,那么舒服。危险只像是古怪的幻想,像吓人的鬼故事或妖怪故事一样,不可能发生。安妮感到很安全:她睡在自己的房间里,隔壁就是父母,她的好朋友就睡在她旁边。她打了两个哈欠,就闭上眼睛睡着了。
导读:自由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教师提示:这段话的描写已经暗示了危险即将到来,会有什么危险发生呢?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安妮松了一口气,放松了攥紧的右手。那只右手到这时候还攥着艾琳的项链。她松开手看看,手掌上竟然印出了那颗“大卫之星”的痕迹。
导读:指名读;学生质疑。
4、 出示第十五节安妮和德国士兵对话的片段。
导读:从段落中你认识了谁,你能感受到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小结:从刚才几个片段的交流,我们能够感受到故事的动人和精彩,也能够感受到小安妮带给我们的力量,那是勇气和爱的力量,让我们捧起这本书吧,还有更多的收获等待着我们呢!
(七)、总结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段话: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
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舞蹈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在玩玩、找找中了解五官、四肢等各部位的名称,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乐意跟随《小手拍拍》的乐曲旋律做模仿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律动音乐:《围个小圈圈》伴奏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动动动
指导重点:注意律动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将幼儿自然地引入音乐活动的氛围中来。
教师提示语: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动身体吧!
教师过渡语:我们宝宝的身体真灵巧,个个都是健康的好宝宝!
二、玩玩乐乐:小手捉迷藏
指导重点:在玩玩乐乐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幼儿随乐做拍手、握手、弹钢琴等模仿动作。注意不落痕迹地渗透游戏规则。
教师提示语:顾老师要奖励奖励你们,和你们玩个小手捉迷藏的游戏。那可要听仔细喽!等一下顾老师眼睛闭起来,数123的时候,你们赶紧把小手藏起来,千万不要让我发现哦!等到顾老师唱歌请你们小手出来的时候才可以出来哦!
教师过渡语:你们的小手本领真大,会做这么多动作,真是了不起。
三、音乐游戏:小手拍拍
指导重点:引发幼儿对自己身体其它各部位的关注,启发幼儿创编出不同的身体运动部位,唱出来并用动作模仿,体验游戏的乐趣。
1、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提示语:小手除了会捉迷藏,它还会找朋友呢。请你们仔细听听,看看它会找谁做朋友呢?(眼睛)
2、随音乐完整感知游戏。
3、了解游戏规则,仿编动作。
教师提示语:猜猜小手还会找谁做朋友呢?想想还有什么地方 ……此处隐藏6922个字……好标记(颈部、脚踝、手腕、手肘、肩膀、膝盖、髋关节)
2.提问: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会动?
教师:这就是小木偶能动的地方,小木偶只能动这些,我们人的身体是很灵活的,人哪些地方动的比它多?人的内部还有哪些可以动?(请幼儿示范动眼睛、嘴巴)还有我们身体内部的心脏、血都会动,人为什么这么灵活,就是因为我们是有生命的,比木偶灵活多了。
四、创编小木偶舞蹈动作
1.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尽管我们身体是灵活的,但是我们今天做的游戏是用我们灵活的身体学小木偶的样子跳舞。等一下3个小朋友一组,老师给你们这组发一个用纸做的木偶,一个人将木偶变一个造型,根据音乐跳起来,等下比比谁用自己灵活的身体学木偶的样子学的最像。行不行,几个小朋友一起?我们先来让这个木偶做一个动作,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播放一小段)要从原来站的动作,变成这个动作。还要听好音乐左一个、右一个,再来一次(再播放一小段)会了吧,找好朋友跟着音乐跳跳看。
2.小组创编动作,跟随音乐舞蹈。
舞蹈教案 篇7教材分析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是感知性的艺术,通过学习《北京的金山上》,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能用自然的、优美的声音演唱和表现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了解藏族音乐风格与文化熟悉旋律, 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本此活动将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幼儿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活动目标:
1.学习随音乐做弹簧步、靠步,双腿自然屈伸,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能创编不同方向的甩袖动作,表现出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
3.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舞蹈中会调整自己和同伴的距离,共享活动空间。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北京的金山上》;天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经验准备: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活动过程 :
一、谈话交流,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想和他做好朋友吗?”
(出示藏族娃娃)“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你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
二、欣赏《北京的金山上》,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1.欣赏《北京的金山上》,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2.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3.提问: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 小结:这是一首经典的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表现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和生活的而无限热爱。
三、熟悉旋律,学习随音乐做弹簧步、靠步,双腿自然屈伸。能创编不同方向的甩袖动作,表现出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
1.“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学习藏族舞蹈基本动作。
(1)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2)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3)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4)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5)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6) “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2.幼儿完整学习舞蹈。
师:小朋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
3.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创造性地表现不同方向的甩袖动作。并请小朋友将自己的创编动作进行创编。
活动延伸:巩固舞蹈《北京的金山上》,和爸爸妈妈一起感受藏族舞蹈的韵味。
请各位小朋友将今天学习的舞蹈回家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跳一跳,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创编新的舞蹈动作。
舞蹈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尝试有节奏的创编部分动作。
2、初步学跳双圈集体舞,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并能配合游戏完整的表演舞蹈。
3、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跳双人集体舞的快乐。
活动重点:尝试有节奏的创编部分动作。
活动难点:能听清指令交换舞伴。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摇摆舞》的音乐旋律。
2、物质准备:《田纳西摇摆舞》音乐;红色和黄色手腕花各 8 个;活动室椅子排成圆形。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熟悉并感受音乐的旋律。
1、随音乐手牵手进教室。
“丰收节到来了,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2、听音乐玩“老狼游戏”,并随音乐表达简单的节奏型。
提问:刚才听着音乐来庆祝丰收节的时候,心理感觉怎么样?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二、 单圈玩“照镜子”的游戏,发挥想象创编动作。
1、采用“领袖游戏”模式,教师做“拍、拍,扭一扭”的动作让幼儿模仿。
提问:我刚才做了什么动作?
2、引导幼儿用其他动作替换“拍”的动作,启发幼儿互相学习。启发式提问:你还可以用那些动作来替换“拍”的动作呢?
重点启发幼儿用日常生活的动物或幼儿熟悉的游戏动作……来替换
“拍”的动作。如:“喵喵,扭一扭”“跳跳,扭一扭”等。
3、全体幼儿随音乐做动作,邀请几名幼儿轮流来做领头人。
三、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的配合。
1、提取幼儿最喜欢的两个动作,玩“照镜子”游戏,体验动作的方向要一致。
提问:小朋友,你们照过镜子吗?在照镜子时都发现了什么? 2、初步尝试两人配合跳双圈舞,教师随时注意检查纠正幼儿动作。
四、随音乐做动作交换舞伴跳舞。
1、讲解交换舞伴的规则。
2、随音乐交换舞伴跳舞。
重点指导幼儿在舞蹈过程中,能与同伴目光对视、微笑等姿势相互交流,充分体验舞蹈的快乐。
五、完整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1、师幼共同迁移已有经验梳理舞蹈结构。
2、师邀请一名幼儿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两个人玩“老狼游戏”时的动作变化。
3、引导幼儿把这些动作连起来尝试跳双圈舞。
4、全体幼儿随音乐完整跳双圈舞。延伸活动
1、表演区:将乐曲投放到表演区,鼓励幼儿在活动区时间继续与舞伴共同创编动作,体验舞蹈的快乐。
2、户外活动:也可在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继续跳双圈集体舞。 改编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大班下《摇摆舞》